• 1、不准确诊断,导致治疗效果不佳:

    儿童弱视类型有很多,有屈光不正性弱视、屈光参差性弱视、斜视性弱视、屈光参差性弱视合并斜视性弱视等等。治疗时若诊断不准确,治疗将起不到效果。

  • 2、不重视散瞳验光:

    检查儿童弱视必须要散瞳验光,散瞳验光验出的屈光度会比较准确。根据这一准确度数才能给孩子配戴合适的眼镜。配戴合适的眼镜是有效治疗弱视的重要条件。不散瞳验光,可能导致屈光度有偏差,影响治疗效果。

  • 3、治疗长期遮盖,影响孩子身心发育:

    遮盖法是比较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,但孩子长期遮盖,对身心影响发育有影响,因此采用遮盖时,一定要重视复查,根据复查结果,医生安排或调整下一步治疗方案。

  • 4、盲目训练,没有针对性治疗:

    弱视训练有很多,弱视治疗是分阶段,一步一个对应方案的,需要医生的全程监督,与随时观察,若盲目训练,没有针对性,弱视治疗起不到很好的效果。

6岁前是治疗弱视的好时机。12岁以后,治愈可能性较小!

弱视治疗要坚持一些时日,不可半途而废。值得注意的是:如果坚持治疗20天后,孩子情况仍然没有大的起色,家长就要多留一个心眼了。

两个孩子弱视情况相差不大,同样的康复训练与治疗,其中一个好的快,另一个没起色。专家建议:如果弱视孩子坚持治疗20天后,还是没有大起色,应当再做一次综合性的诊断,配合综合性的诊疗,才会有好的提升。

“坚持治疗是弱视孩子康复的基础,但如果治疗一个月都没起色,家长就要多留个心眼了,是不是诊疗不规范、没有针对性,还是训练方式不对?这个时候就需要再进行一次精诊了,不对的治疗方式,会耽误孩子的。”李济华说。

经过医生的叮嘱,许多家长已经明白弱视坚持治疗的重要性。而近几年的临床数据显示,很多弱视孩子并不是没有坚持治疗,而是坚持着一种不全面、不系统的治疗,以至于效果不明显,还耽误了治疗的时期。

弱视诊疗是一个医学体系,单一台设备、一个训练模式、一个诊断方案,是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。

基于精确的诊断、科学的配镜、针对性的训练方案、一步一步的针对性的实施方案、全程的专家监督,才能够使得弱视诊疗的效果理想化。建议已坚持治疗20天却没有起色的弱视儿童,再做一次综合性精诊,并接受综合性针对治疗。

弱视由于先天因素或孩子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,进入眼内的视觉刺激不够充分,剥夺了黄斑清晰成像的机会,或者双眼视觉输入不等,引起清楚和模糊物象之间的竞争,造成了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,双眼视功能发育不完善,丧失精细的立体视觉,对于物体的远近和方位的判断就不准确。

“综合性诊疗的主旨,就是通过精准的检查,找到视觉系统的缺陷,然后通过仪器设备,分阶段的一步一步激活视觉组织,从而使双眼发育走向健康,6岁前治疗效果很好。”李济华说:“弱视治疗是分阶段,一步一个对应方案的,需要医生的全程监督与随时观察,这一点,由于各种原因,很多医院并没有让孩子享受到”。

弱视孩子不仅视力低下,而且没有完善的视觉功能,没有精细的立体视觉,也就是说:双眼不能同时使用!弱视的孩子不能看清物体的距离及高低,不能判断自己在空间的位置,以后的职业选择存在很大的局限性。(不可参军、宇航员、司机公务员、建筑、工程设计、医学、机械、美工等)

给弱视孩子一个机会,再做一次综合性精诊,找一位专家亲自给孩子精诊一次,不能拖,因为6岁之前是治疗弱视的黄金时期。

孩子聪不聪明,不仅仅大脑发育很重要,弱视也是影响孩子智力发育的杀手。儿童视光中心曾做过一组对比试验:对74位数弱视儿童,和103位健康儿童进行智力测试,结果表示,弱视儿童平均智力,要比健康儿童智力要低一个等级。

弱视的孩子因看不清事物,注意力无法集中,灵敏度也大打折扣,比正常孩子接受到的外界刺激要少,久而久之,大脑组织在发育的过程中接受的刺激过少,致使发育不完全,严重影响孩子的未来。

  我院斜视及儿童视光专家
 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
  青少年近视防控专业委员会成员

  李济华简介:从事小儿眼科临床工作30余年,开展眼肌手术、青少年近视防控、疑难弱视的临床与科研工作。对复杂性斜视进行个体化诊断和手术设计,率先开展斜视显微微创手术和特殊眼肌疑难手术,手术量近万例。运用现代医疗辅助设备科学开展3D多媒体视功能训练、同视机训练治疗复杂性弱视。